聚焦WAIC | AI可以让全球GDP再翻十倍!但风险比核威胁更严峻
2024-07-05
广道数字 人工智能

7月4日,由外交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网信办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科协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。大会汇聚世界顶级科学家、企业家、专家学者等行业精英,围绕“以共商促共享,以善治促善智”的大会主题,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治理的创新未来。

李强总理出席大会并致辞

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,2018年首届大会召开时,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,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,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。这些年来,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不断突破、新业态持续涌现、新应用加快拓展,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,同时在法律、安全、就业、道德伦理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。当前,人工智能的发展迫切需要各国深入探讨、凝聚共识,共抓机遇、共克挑战。


图源:世界人工智能大会

三大图灵奖得主巅峰论道AI

大会邀请了三大图灵奖得主罗杰·瑞迪(Raj Reddy)、曼纽尔·布卢姆(Manuel Blum)和姚期智共同进行圆桌论坛交流,原微软执行副总裁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担任圆桌主持人。

会上,沈向洋向三位图灵奖得主抛出了关于AI的发展与风险、AI治理、AI教育和人才培养等众多产学研关注的问题。

图灵奖得主罗杰·瑞迪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积极态度。他乐观预测出,未来AI的广泛应用将让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提升10倍,全球GDP将实现从100万亿美元到1000万亿美元的飞跃。他强调,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风险,发展AI不能因噎废食。如果我们对其无动于衷,那么等待我们的很可能是被AI超越甚至“消灭”(即在社会竞争与发展中逐渐被边缘化,失去话语权和影响力)。因此,对于AI,要辩证地看待其带来的机会与挑战,积极主动地识别并应对,不能因为恐惧而放弃进步。同时,他指出,当前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AI时代的需求,未能培养出适应AI发展的未来一代。针对这一问题,他引用了联合国代表提出的“能力建设”概念,认为教育的目标不是解决每个人的所有问题,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利用AI提升自身工作效率。


图源:世界人工智能大会

“如果我们能理解大脑,就能变得更聪明。”图灵奖得主曼纽尔·布卢姆近几十年的研究都聚焦“意识”,他与团队研发了“有意识的图灵计算机CTM”,也就是“有意识的人工智能技术”。他特别提到CTM模型的有趣之处,即在模型中没有中央决策者,而是让1000万个处理器都参与进来,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。这与传统企业CEO常在未完全掌握所有员工能力信息的情况下,独立作出决策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则在会上表示,AI治理的风险可能比核风险更严峻。他认为,AI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一是网络风险的延伸和扩大。AI能力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数据和网络安全风险被放大。我们已经觉得管理数据安全很困难,现在出现了AI,难度会被放大100倍;二是社会风险。强大的AI可以在很多场景被使用,但这可能会对某些领域带来颠覆式风险,也可能带来新的失业问题;三是生存和存在的风险。AI风险相比于核风险可能会更严峻。这些风险需要全社会一起解决,包括科学家、政府、律师及经济学家都需要参与进来。

大会上,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、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也强调,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掩盖了AI鸿沟与数字鸿沟等潜在风险,埋下了可能对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胁的隐患。任何一个国家在AI领域的失误,都可能演变成全球性的危机。因此,降低AI风险,推动全球AI智能向善发展,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。

主要信息来源:世界人工智能大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