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4月1日至2日,国家数据局在北京召开首次全国数据工作会议,会议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统筹数字中国、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建设发展等,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。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郑栅洁,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刘烈宏出席会议并讲话。
会议强调要发挥好数字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驱动引领作用,并明确提出了2024年数据工作八项重点部署。

其中,在人工智能、算力、公共数据等方面,具体提出了以下针对性举措:
将开展数据标注基地试点
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
会上明确表示,将探索建设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,充分发挥地方配套支撑作用,在数据标注产业的生态构建、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,集聚龙头企业,促进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。此外,国家数据局将开展深化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、数据基础制度试点、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等一系列试点试验工作。
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
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
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是当前数据工作的主线。国家数据局表示将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。机构预测,未来几年,我国算力需求增速可能高达每年30%以上。针对算力供给不足、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,国家数据局表示,正着眼于通用算力、智能算力、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,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,算力与数据、算法一体化应用,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,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等,积极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。
支持公共数据开发
让数据“供得出、流得动、用得好”
交通、教育、气象等领域都产生公共数据,这类数据基础好、质量高、管理相对规范,要让这些数据“供得出、流得动、用得好”。国家数据局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开放力度,要一体化推进公共数据共享、开放和授权使用,平衡好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关系,推动用于公共治理、公益事业的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有条件无偿使用,探索用于产业发展、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经营性产品和服务,确需收费的,实行有条件有偿使用。国家数据局将明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合规政策和管理要求,激发数据供给动力和市场创新活力。
当前,中国正在加速从“数据大国”向“数据强国”转变。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,在数据战略上拥有明显优势,包括海量的数据资源优势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、政策支持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优势。预计到2025年,我国数据资本存量空间预计可达32.0万亿元。
这场全国数据工作会议的召开,标志着我国在数据领域的战略布局更加完善。通过深化改革、强化政策引导,将有效推动数据资源价值的释放,催生更多数据应用场景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来源:国家数据局、财联社